近日,在兰山区木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港集团的智能化生产线上,一块块采用仿生无醛胶技术的板材正源源不断下线。这种由东北林业大学李坚院士团队与新港集团联合研发的创新技术,打破了“无醛不成胶”的行业壁垒,年产能突破30万立方米,推动兰山木业产业向高端化、绿色化转型。这一成果的背后,正是兰山区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生动缩影。
“四端协同”激活创新动能
兰山区围绕科技成果需求、供给、服务、载体“四端”精准发力,构建“成果——需求——市场”的全链条转化体系。通过融入省市科技大市场,分产业梳理形成技术需求清单96项,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“精准配对”。在兰山区与临沂大学大数据领域校地企合作对接会上,双方达成智慧物流、木业数字化等8个合作方向,推动15所高校与本地企业签订产学研协议24项。
服务体系构建转化生态
兰山区着力完善技术转移服务链条,培育出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3家、市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家,累计培训技术经纪人41人。通过“科技特派员+常态化联络”机制,组织成果转化对接活动30余场,推动101名博士入驻67家企业担任“科技副总”,促成呆码信息等企业攻克2D单目摄像头成像等技术难题。同时,依托临沂市应用科学城国家级孵化器,打造“人才飞地”5处,引导企业融入京津冀、长三角科创圈。
产业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
木业领域,晟昌新材料建成世界首条年产30万立方米木质重组材料示范生产线,推动板材附加值提升4倍以上;物流领域,顺和集团建成5000平方米北斗应用示范试验仓,为智慧物流提供“兰山方案”。
兰山区以“平台集聚人才、人才成就平台”的良性互动,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。健全完善从项目到平台、从人才到企业、从成果到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,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总数达300余项,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94家。强化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创新,规划建设沂蒙新质产业园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着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。


广告